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的解释
形容对某些事物或人没有控制力,召之不来,挥之不去,常用来形容一些难以摆脱或控制的情况。
出处
1.
《史记·汲郑列传》:“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用来形容项羽对部下的控制力不够。寓意
表达对某些事物或人难以控制或摆脱的无奈和困境。
列子
1.
他总觉得过去的阴影如影随形,真是招之不来,麾之不去。2.
这首歌的旋律总是萦绕在耳边,真是招之不来,麾之不去。3.
她对那个人的感情真是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无法自拔。4.
这道难题让他头疼不已,真是招之不来,麾之不去。5.
那些美好的回忆总是浮现在脑海中,真是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的翻译
德语
rufen und es kommt nicht, winken und es geht nicht
日语
呼びかけても来ない、手招いても去らない
法语
appeler et il ne vient pas, agiter et il ne part pas
英语
beckon and it won't come, wave and it won't go
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的字意分解
zhāo
1:(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2:同本义。
3:招收;招募。
4:邀请。
5:招致;招惹。
6:招供,供认。
7:逗引。
8:招抚;招安。
9:摇动;挥舞。
10:招赘;招婿。
11:(jiǎo)。举起。
12:靶子。
13: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同本义。
3:未来,将来。
4: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5:归,回来,返回。
6:归服;归顺。
7: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8:表示动作的趋向。
9:赐予。
10:赐予。
11:这。
12: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13: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14:用于句尾。
15:姓。
lài
1:慰劳。

招之不来,麾之不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āo zhī bù lái, huī zhī bù qù)。abac式组合,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意思是:形容对某些事物或人没有控制力,召之不来,挥之不去,常用来形容一些难以摆脱或控制的情况。 表达对某些事物或人难以控制或摆脱的无奈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