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妁之言 méi shuò zhī yán

abcd式
拼音méi shuò zhī yán
注音ㄇㄟˊㄕㄨㄛˋㄓㄧㄢˊ
繁体媒妁之言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 自由恋爱
  • 自主婚姻
  • 婚姻自主
媒妁之言的解释
媒妁之言指的是通过媒人或媒婆的介绍而进行的婚姻谈判和安排,强调婚姻的传统形式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
出处

1.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

2.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后世引申为媒妁之言。
寓意
强调传统婚姻的安排方式,反映出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列子

1.

他们的婚姻是通过媒妁之言促成的,双方家庭都很满意。

2.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婚姻都是靠媒妁之言决定的。

3.

虽然现在很少人会听从媒妁之言,但这种传统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

4.

她对媒妁之言的婚姻感到不满,渴望自由恋爱。

5.

媒妁之言虽然传统,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6.

凭~而结婚的现象至今还有。

媒妁之言的翻译
德语
Worte des Heiratsvermittlers
日语
仲人の言葉
法语
paroles de marieur
英语
matchmaker's words
媒妁之言的字意分解
méi
1:(形声。从女,某声。本义:婚姻介绍人,媒人)。
2:同本义。
3:媒介。
4:介绍;招致。
shuò
1:媒人。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媒妁之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éi shuò zhī yán)。abcd式组合,媒妁之言意思是:媒妁之言指的是通过媒人或媒婆的介绍而进行的婚姻谈判和安排,强调婚姻的传统形式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 强调传统婚姻的安排方式,反映出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