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的解释
“之乎者也”是古文中常用的虚词,常用来讽刺那些喜欢卖弄文采的人,显得文绉绉,缺乏实际内容。
出处
1.
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2.
出自《孟子·离娄下》中的“之乎者也,吾未尝闻也”,后被用来讽刺文人。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为了炫耀而使用过于文雅的语言,强调内容的重要性。
列子
1.
他总是喜欢在讲话时夹杂‘之乎者也’,让人觉得很做作。2.
小张每次写文章都喜欢用‘之乎者也’,结果反而显得内容空洞。3.
聚会上,他一开口就是‘之乎者也’,大家都觉得他在卖弄文采。4.
老师批评他作文中充斥着‘之乎者也’,建议他多写一些实际内容。5.
在讨论会上,他用‘之乎者也’来表达观点,结果没人听懂他在说什么。6.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叫人半懂不懂的。之乎者也的翻译
德语
archaische Wörter
日语
古語
法语
mots archaïques
英语
archaic words
之乎者也的字意分解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hū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2:同本义。
3:表示疑问或反诘。
4:相当于“吗”。
5: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6: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7:表示推测语气。
8: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9:表示商榷语气。
10:表示肯定语气。
11: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12:于;从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13: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14:于;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15:于;因为;由于;在于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16:于;按照;根据 。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17: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18: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zhě
1:(《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同本义。
3: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4:指代人。
5:指代事或物。
6: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7: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8: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9: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10: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11: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12:表示祈使语气。
13:表示商榷。
14: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15:“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16:轻狂。
17:虚假,不老实。
18:(zhū)。众多。
19:假借,借口。
yě
1:表示选择,还是。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5: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之乎者也,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ī hū zhě yě)。abcd式组合,之乎者也意思是:“之乎者也”是古文中常用的虚词,常用来讽刺那些喜欢卖弄文采的人,显得文绉绉,缺乏实际内容。 提醒人们不要为了炫耀而使用过于文雅的语言,强调内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