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的解释
形容土地贫瘠,无法耕种或生长植物的地区。比喻没有希望或前途的地方。
出处
1.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2.
《后汉书·马援传》:'援曰:'臣在浪泊间,闻此语,臣以为不毛之地,讵可比中土之士邪?''寓意
提醒人们要正视现实,面对困境时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列子
1.
这个项目投资失败后,变成了一个不毛之地。2.
经过多年的开垦,这片不毛之地终于变得生机盎然。3.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陷入了不毛之地,找不到出路。4.
这片沙漠被称为不毛之地,但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在这里种植植物。5.
小镇的经济衰退后,许多商店关闭,这里俨然成了不毛之地。6.
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不毛之地的翻译
德语
unfruchtbares Land
日语
不毛の地
法语
terre stérile
英语
barren land
不毛之地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máo
1:(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同本义。
3:鸟的羽毛。
4:草木;五谷。
5: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6:发慌。
7: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de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dì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7:路程;面积。
8: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不毛之地,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máo zhī dì)。abcd式组合,不毛之地意思是:形容土地贫瘠,无法耕种或生长植物的地区。比喻没有希望或前途的地方。 提醒人们要正视现实,面对困境时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