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慝之口的解释
形容那些喜欢说坏话、诽谤别人的嘴。谗,指说坏话,挑拨是非;慝,指邪恶、坏心肠。
出处
1.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愿以间执谗慝之口。”2.
出自《尚书·大禹谟》:'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侧用听。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在外。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在外。' 后演变为成语。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远离那些喜欢说坏话、诽谤他人的人,保持正直和诚信。
列子
1.
小红不喜欢听谗慝之口,总觉得那些话让人不舒服。2.
在办公室里,谗慝之口往往会引起同事之间的误会。3.
面对谗慝之口,小明选择了沉默,以免陷入无谓的争吵。4.
谗慝之口总是让人感到不安,小丽决定远离那些爱说坏话的人。5.
在家庭聚会上,谗慝之口破坏了原本和谐的气氛。6.
乐羊既反,谤书盈箧,况臣顽疏,能免~。 ★《晋书·王濬传》谗慝之口的翻译
德语
verleumderischer Mund
日语
讒言の口
法语
bouche calomnieuse
英语
slanderous mouth
谗慝之口的字意分解
chán
1:(形声。从言,毚(chán)声。本义:说别人的坏话) 同本义。
2:说别人坏话的人。
3: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
4:又。
tè
1:(会意。从匿,从心。匿(nì),隐藏。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本义:邪恶,恶念)。
2:同本义。
3:灾害。
4:恶人;坏人。
5:阴气。
6:瘴气蛊毒之类。
7:禁讳的语言。
8:差错。
9:变更,差错
10:隐藏。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谗慝之口,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hán tè zhī kǒu)。abcd式组合,谗慝之口意思是:形容那些喜欢说坏话、诽谤别人的嘴。谗,指说坏话,挑拨是非;慝,指邪恶、坏心肠。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远离那些喜欢说坏话、诽谤他人的人,保持正直和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