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聊生的解释
形容人民生活困苦,没有活路,无法生存下去。
出处
1.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民疲士苦,人不聊生。”2.
出自《晋书·刘琨传》,原文为'人不聊生,天下崩溃',用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状况。寓意
揭示社会动荡或灾难导致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的现实,警示人们关注民生。
列子
1.
战争爆发后,当地的人不聊生,只能四处逃难。2.
天灾过后,村民们人不聊生,急需外界的援助。3.
经济萧条时期,许多家庭人不聊生,生活非常艰难。4.
失去工作后,他感觉自己人不聊生,前途一片渺茫。5.
疫情期间,许多小商贩人不聊生,纷纷关门歇业。6.
是岁大旱,河水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 ★《元史·定宗纪》人不聊生的翻译
德语
die Menschen können nicht leben
日语
民不聊生
法语
les gens ne peuvent pas vivre
英语
people can't make a living
人不聊生的字意分解
ré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7:伴侣。
8:果仁
9:仁爱。
10: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iáo
1:(形声。从耳,卯(mǎo)声。本义:耳鸣)。
2:同本义。
3:依赖,凭藉。
4:略微,略。
5:姑且,暂且。
6:惊恐,恐惧的样子。
shē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7:制造。
8:生产;制作。
9:生命。
10:人的一生。
11:生活。
12: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3: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14:妓女。
15:俘虏。
16: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17: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18:资质;禀赋。
19:天生,生来。
20:生的,未煮熟的。
21:新鲜的。
22:生疏。
23:具有活力的。
24:很、甚、极其。
25:姓。

人不聊生,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rén bù liáo shēng)。abac式组合,人不聊生意思是:形容人民生活困苦,没有活路,无法生存下去。 揭示社会动荡或灾难导致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的现实,警示人们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