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为同调的解释
引为同调指的是将某人或某事作为榜样或标准,加以效仿或参照。
出处
1.
清·归庄《蒋路然诗序》:“余素以孤傲得狂名,路然之狂,不减于余,一见知心,引为同调。”2.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引以为同调,深相敬重。'寓意
强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列子
1.
小明看到哥哥努力学习,引为同调,也开始认真读书。2.
她看到同事的工作态度,引为同调,决定更加努力工作。3.
在运动场上,他看到优秀运动员的表现,引为同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4.
看到朋友的成功经历,她引为同调,决定也尝试创业。5.
在艺术创作中,他引为同调大师的作品,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艺。6.
但晏好清谈,与夏侯玄荀粲王弼等,~,虽身已受戮,尚煽余风,魏晋清谈的流弊,实自晏始。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九十七回引为同调的翻译
德语
als Vorbild nehmen
日语
手本とする
法语
prendre comme modèle
英语
take as a model
引为同调的字意分解
yǐn
1:(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同本义。
3:拉,牵挽。
4:延长;延续。
5:伸着。
6:牵连;攀供。
7:引导。
8:带领。
9:引决、自尽。
10:援引。
11:荐举。
12:招致。
13: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14:退避。
15: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16:吸引。
17: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18:举起;竖起。
19: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20:承认。
21: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22:延请。
23:取过来,拿出。
24:引车前行的皮带。
25: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26: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27:通行执照。
28:长久。
29:长度单位 。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tóng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7:共同。到一处。
8: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9: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10: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11:引进共同行动者 。
12:给,为。
13:和,表示并列关系 。
14:姓。
tòng
1:——见“胡同”hútòng。
diào
1:(形声。从言,周声。(tiáo)本义:声音调和;协调)。
2:选拔或提拔官吏。
3:征用,提取,征发。
4:调动。
5:计算;调查。
6:
7:格调,人的才气风格 。
tiáo
1:(形声。从言,周声。本义:和谐;协调) 同本义。
2:调节。
3:驯服;训练。
4:调治;调养(调治保养)。
5:嘲笑。
6:搀合 。
7:经搅拌、摇晃。
8:调节音高或使之入调 。
9:演奏。
10:调济。
11:调戏。
12:掷;丢。
13:耍 。
14:调弄,弹奏。
15:烹调,调味。
zhōu
1:清晨,早晨

引为同调,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ǐn wèi tóng diào)。abcd式组合,引为同调意思是:引为同调指的是将某人或某事作为榜样或标准,加以效仿或参照。 强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