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习气 yòu jūn xí qì

abac式
拼音yòu jūn xí qì
注音ㄧㄡˋㄐㄩㄣㄒㄧˊㄑㄧˋ
繁体右軍習氣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王羲之体
  • 兰亭体
  • 二王风范
反义词
右军习气的解释
形容人的书法风格或作品带有王羲之(右军)的风格和习惯。
出处

1.

清·宋曹《书法约言》:“既脱天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

2.

出自唐代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右军习气,殆难尽言。'
寓意
强调对经典书法风格的继承和学习,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列子

1.

他的书法作品中明显带有右军习气,深得王羲之的精髓。

2.

虽然是初学者,但他的字迹已经隐约透出右军习气。

3.

这位书法家的作品被大家称赞为具有右军习气,极具古风。

4.

在书法比赛中,他的作品因带有右军习气而获得了评委的青睐。

5.

她在临摹王羲之的作品时,逐渐掌握了右军习气。

右军习气的翻译
德语
der Stil von Wang Xizhi
日语
王羲之のスタイル
法语
le style de Wang Xizhi
英语
the style of Wang Xizhi
右军习气的字意分解
yòu
1:(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2:助;帮助。后多作“佑”。
3:尊崇;崇尚。
4:保佑
5:劝食。
6:右手。
7:右手一边的方位,与“左”相对。
8:车右。即参乘,古代战车上站在右边负责警卫的武士。
9: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10:姓。
jūn
1:(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同本义。
3:注:“犹屯兵粮储也。”。
4:攻杀。
5:指挥作战。
6:从军。
7:军队。
8: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9:士兵。
10: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11: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阵地。
1:(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同本义。
3:反覆练习,钻研。
4:通晓,熟悉。
5:学习。
6: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7:训练。
8:习染。
9:习性;习惯。
10:亲信。
11:经常,常常。
1:(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同本义。
3: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4:空气。
5:气象。
6:气味。
7:呼吸;气息。
8:景象;气氛。
9:指人的元气。
10:指精神状态,情绪。
11:气焰;权势。
12: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13:用具,工具。
14:向人求讨。

右军习气,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òu jūn xí qì)。abac式组合,右军习气意思是:形容人的书法风格或作品带有王羲之(右军)的风格和习惯。 强调对经典书法风格的继承和学习,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