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着的解释
形容用不正确的方法或手段却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强调结果的意外性和巧合性。
出处
1.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2.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二年》,原句为“乃命高力士以大棒击之,力士不敢用力,歪打正着,立毙于地。”寓意
提醒人们有时候意外的结果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鼓励保持开放的心态。
列子
1.
小明不小心把颜料洒在了画纸上,结果歪打正着,画出了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2.
她随手把种子撒在花园角落,没想到歪打正着,种子长成了漂亮的花朵。3.
他本来想修理电视,结果歪打正着,无意中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节目。4.
小张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药剂混合,结果歪打正着,意外发现了新的化学反应。5.
她在整理旧书时不小心把书页撕破了,结果歪打正着,发现了夹在书中的珍贵照片。6.
他有种非智慧的智慧,最善于~。(老舍《牛天赐传》)歪打正着的翻译
德语
zufällig ins Schwarze treffen
日语
偶然に的を射る
法语
tomber juste par hasard
英语
hit the mark by mistake
歪打正着的字意分解
dǎ
1:(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同本义。
3:往;去。
4:制造;建造。
5:砍;割。
6:除去。
7:又如: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打灭(打消;消除;消灭)。
8:摇荡。
9:武术 。如:教打;练打。亦指京剧里指武打。如:唱、做、念、打。
dá
1:量词,指十二个
zhēng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zhèng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7: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8:(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9:整治。
10:纠正;改正,匡正。
11:正法,治罪。
12:决定,考定。
13:官长;君长。
14: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15:嫡长子,与“庶”相对。
16: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17:道理,规律。
18:政治,政事。
19:凭证,证据。
20:正好,恰好。
21: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22:仅;只。
23:端正地。
24:方,刚刚。
25:公然;显然。
26:总是。
27:这么;这样。
28:姓。
zhāo
1:(著的俗字)。
2:放置。
3:安顿。
4: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6:是;对 。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zháo
1:(著的俗字)。
2:燃烧。
3:遇;受到。
4:觉得。
5:中,恰好合上。
6:得当,对。
7: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zhe
1:(著的俗字)。
2: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3: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4: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zhuó
1:(着为著的俗字)。
2:穿。
3:附着;加…于上。
4:又。
5:接触;挨上。
6:安置,放置。
7:差使;打发。
8:关切。
9:生长;增添。
10:用。
11:开。
12:结。
13:命令 。旧时公文用语。
14: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15:泛指服装。
16:酒器。

歪打正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āi dǎ zhèng zhuó)。abcd式组合,歪打正着意思是:形容用不正确的方法或手段却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强调结果的意外性和巧合性。 提醒人们有时候意外的结果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鼓励保持开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