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夫俗子的解释
指那些见识浅薄、没有文化修养的普通人,常用来形容缺乏远见和智慧的人。
出处
1.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七回:“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2.
出自《孟子·尽心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位,吾未尝闻也;今也,愚夫俗子之言,则吾亦闻之矣。'寓意
提醒人们要避免被肤浅的见解所误导,追求更高的智慧和见识。
列子
1.
他总是被愚夫俗子的言论所左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2.
面对复杂的问题,愚夫俗子往往只会提出一些肤浅的解决方案。3.
她不愿意与愚夫俗子为伍,总是寻求更高层次的交流。4.
愚夫俗子的看法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5.
在讨论中,他总是被那些愚夫俗子的言论所干扰,无法集中精力。6.
不惟~惑于其术,乃至学土大夫亦皆尊其教而趋习之。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愚夫俗子的翻译
德语
unwissende und vulgäre Menschen
日语
愚夫俗子
法语
gens ignorants et vulgaires
英语
ignorant and vulgar people
愚夫俗子的字意分解
yú
1:(会意。从心,从禺(yù)。从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本义:愚蠢,愚昧)。
2:同本义。
3:又。
4:自称之谦词。
5:敦厚。
6:蒙蔽;欺骗。
fū
1:(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同本义。
3:女子的正式配偶。
4: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剑衣。
6:足背。
7:再,又一次。
fú
1: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sú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z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zì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愚夫俗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ú fū sú zǐ)。abac式组合,愚夫俗子意思是:指那些见识浅薄、没有文化修养的普通人,常用来形容缺乏远见和智慧的人。 提醒人们要避免被肤浅的见解所误导,追求更高的智慧和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