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饥号寒的解释
形容生活极度贫困,饥寒交迫,连哭泣都无力,只能发出微弱的哀号声。
出处
1.
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2.
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只见那班穷百姓,个个啼饥号寒,连哭都哭不出声来。”寓意
表达对贫困和艰难生活的同情与关注,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
列子
1.
看到那些啼饥号寒的难民,心里面感到非常难过。2.
他回忆起小时候啼饥号寒的日子,感慨万千。3.
小说中主人公啼饥号寒的经历深深打动了读者。4.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家庭都过着啼饥号寒的生活。5.
慈善机构致力于帮助那些啼饥号寒的人们改善生活。6.
值岁凶,~。 ★清·王晫《今世说·贤媛》啼饥号寒的翻译
德语
vor Hunger und Kälte schreien
日语
飢えと寒さに泣く
法语
crier de faim et de froid
英语
crying out in hunger and cold
啼饥号寒的字意分解
tí
1:(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2:同本义。
3:叫鸣。
4:哭泣。
5:眼泪 。
jī
1:(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2:同本义。
3:(“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4:吃不饱。
5:荒年,五谷无收。
6:古国名。
7:姓。
hào
1:(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同本义。
3:哭而有言。
4: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hào
1:扬言有。
2:命令,发令。
3:宣称,称号。
4:名位;名称;称谓。
5: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6:商店的代称。
hán
1:(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同本义。
3:卑微;低微。
4:声音凄凉。
5:凋零;枯萎。
6:恐惧;战栗。
7:特指终止盟约。
8: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9:姓。

啼饥号寒,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í jī hào hán)。abac式组合,啼饥号寒意思是:形容生活极度贫困,饥寒交迫,连哭泣都无力,只能发出微弱的哀号声。 表达对贫困和艰难生活的同情与关注,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