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 rì chū ér zuò

abac式
拼音rì chū ér zuò
注音ㄖˋㄔㄨㄦˊㄗㄨㄛˋ
繁体日齣而作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日出而作的解释
形容人们随着太阳升起而开始工作,强调勤劳和按时作息的生活方式。
出处

1.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下之间,而心意自得。”

2.

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后演变为成语。
寓意
倡导勤劳和按时作息的生活态度,体现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列子

1.

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2.

小镇上的渔民日出而作,驾着小船出海捕鱼。

3.

园丁日出而作,精心照料着花园里的每一株植物。

4.

工匠日出而作,认真打磨着手中的工艺品。

5.

牧羊人日出而作,带着羊群走向青翠的草场。

日出而作的翻译
德语
mit der Sonne aufstehen
日语
日の出と共に働く
法语
se lever avec le soleil
英语
rise with the sun
日出而作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同本义。
3:白天,白昼。
4: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一昼夜。
6:时间,光阴。
7:每日,每天。
8:他日,改天。
9:往日,从前。
chū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7:使出;拿出;取出。
8:发出,发布。
9:逃亡。
10: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zuō
1:作坊,手工业工场。
zuò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7:《与元九书》。
8:振作。
9:充当。
10:当作。
11:建筑。
12:发出音响,演奏。
13: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14:生出,长出来。
15: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16:培育,造就。
17: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18:担任。
19: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20:发生,发作。
21:发出,放射。
22:发动。
23: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24:咒诅。
25:作品;文章。
26:事情,事业。
27:措施;办法。

日出而作,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rì chū ér zuò)。abac式组合,日出而作意思是:形容人们随着太阳升起而开始工作,强调勤劳和按时作息的生活方式。 倡导勤劳和按时作息的生活态度,体现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