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的解释
形容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表现出极高的凝聚力和一致性。
出处
1.
《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2.
出自《周易·乾卦》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后演变为成语万众一心。寓意
强调团结一致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
列子
1.
在社区活动中,大家万众一心,顺利完成了公益项目。2.
面对困难,团队成员万众一心,共同克服了挑战。3.
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同学们万众一心,努力学习。4.
在紧急救援中,志愿者们万众一心,迅速组织了救援工作。5.
在环保行动中,居民们万众一心,积极参与垃圾分类。6.
~,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万众一心的翻译
德语
wie ein Mann vereint
日语
一丸となって
法语
unis comme un seul homme
英语
united as one
万众一心的字意分解
wàn
1:(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虫名。蝎。
3:古州名。
4: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5: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6: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7:县名 。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8:倍。
9:极言其多。
10:极言各不相同。
11:姓。
mǒ
1: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yī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xīn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7:又。

万众一心,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wàn zhòng yī xīn)。abcd式组合,万众一心意思是:形容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表现出极高的凝聚力和一致性。 强调团结一致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