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无声的解释
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常用于描述环境或氛围的寂静。
出处
1.
唐·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只见黛玉悄然无声,低头不语。'寓意
强调环境或氛围的极度安静,常用来表现一种宁静或孤寂的心境。
列子
1.
夜晚的乡村悄然无声,只有虫鸣偶尔打破寂静。2.
图书馆里大家都在认真读书,环境悄然无声。3.
雪后的早晨,城市街道上悄然无声,显得格外宁静。4.
他独自坐在湖边,周围悄然无声,心情格外平静。5.
深夜的山林里,悄然无声,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6.
二三十只皮鞋的交响曲,登时冲破巷里~的黑暗。 ★艾芜《咆哮的许家屯》悄然无声的翻译
德语
still wie eine Maus
日语
静寂無声
法语
silencieux comme une tombe
英语
quiet as a mouse
悄然无声的字意分解
qiǎo
1:(形声。从心,肖声。本义:忧愁的样子)。
2:同本义。
3:寂静无声。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shēng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7:言语,口音。
8:声称,宣扬。
9:听。
10: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悄然无声,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ǎo rán wú shēng)。abcd式组合,悄然无声意思是: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常用于描述环境或氛围的寂静。 强调环境或氛围的极度安静,常用来表现一种宁静或孤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