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作之民 mò zuò zhī mín

abcd式
拼音mò zuò zhī mín
注音ㄇㄛˋㄗㄨㄛˋㄓㄇㄧㄣˊ
繁体末作之民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末作之民的解释
形容做事拖延,不积极的人。
出处

1.

《韩非子·亡征》:“耕作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

2.

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中的“莫作之民”,原意为不作为的人,后引申为拖延、懒惰的人。
寓意
提醒人们要避免拖延,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列子

1.

他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作业,真是末作之民。

2.

小王每次都被提醒才开始工作,真是末作之民。

3.

这个项目因为组员都是末作之民,进度非常慢。

4.

他总是等到截止日期才开始准备,真是末作之民。

5.

她总是推迟自己的计划,真是末作之民。

6.

此三者农夫皆兼为之,而游惰~,亦不免于庸调。 ★宋·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十

末作之民的翻译
德语
Aufschieber
日语
先延ばし
法语
procrastinateur
英语
procrastinator
末作之民的字意分解
1:(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2:同本义。
3: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4:古代称农为本,反本为末,即工商业。
5:传统戏曲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6:末期;晚年。
7:细的粉末。
8:蓋在车轼上遮蔽风尘的帷席。
9:卑微。
10:低级。
11:微不足道。
12:细,小。
13:肤浅。
14:抹拭。
15:姓。
zuō
1:作坊,手工业工场。
zuò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7:《与元九书》。
8:振作。
9:充当。
10:当作。
11:建筑。
12:发出音响,演奏。
13: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14:生出,长出来。
15: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16:培育,造就。
17: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18:担任。
19: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20:发生,发作。
21:发出,放射。
22:发动。
23: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24:咒诅。
25:作品;文章。
26:事情,事业。
27:措施;办法。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mín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末作之民,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mò zuò zhī mín)。abcd式组合,末作之民意思是:形容做事拖延,不积极的人。 提醒人们要避免拖延,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