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头题足 pǐn tóu tī zú

abac式
拼音pǐn tóu tī zú
注音ㄆㄧㄣˇㄊㄡˊㄊㄧˊㄗㄨˊ
繁体品頭題足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品头题足的解释
形容对某人或某物的外貌、细节挑剔、评头论足。
出处

1.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2.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只见他品头题足,细细的看了一遍。'
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过分挑剔和批评他人,应保持宽容和理解。
列子

1.

她总是品头题足,对别人的穿着打扮挑剔得不得了。

2.

每次聚会,他都要品头题足一番,弄得大家都很不自在。

3.

他对新买的房子品头题足,觉得这里那里都不满意。

4.

她对自己的作品品头题足,总是觉得可以做得更好。

5.

他品头题足地批评了同事的报告,弄得同事很尴尬。

6.

大家都赞他国色天香,是苏小小关盼盼一流人物。~,闹了一时。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一回

品头题足的翻译
德语
Kleinigkeiten bemängeln
日语
細かいことをあげる
法语
pinailler
英语
nitpick
品头题足的字意分解
pǐn
1:(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2:同本义。
3:齐一,相同。
4:事物的种类。
5:等级。
6: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爵阶。
7:格调。
8:法式, 法则。
9:乐器构件名。指月琴、琵琶等乐器上的弦枕木。
10:古地名 。唐宋皆有品州, 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境内。
11:评价,衡量。
12:姓。
tóu
1:(形声。从页(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3:物的两端或末梢。
4:特指敌对的人。
5:头部有发部分。
6: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7: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8:件,桩。
9: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10: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tou
1:名词后缀。
2:方位词后缀。
1:(形声。从页(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2:同本义。
3:《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4: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子》。
5:题目;标题。
6:书签;标签。
7:标志。
8:奏章。明、清两代公文用语之一。又指上奏 。
9:书写;题署。
10:谈及。
11:品评;评论。
12:鸣;叫。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7:重视。
8:止。
9:完成。
10:值得。

品头题足,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pǐn tóu tī zú)。abac式组合,品头题足意思是:形容对某人或某物的外貌、细节挑剔、评头论足。 提醒人们不要过分挑剔和批评他人,应保持宽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