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发文身 zhù fā wén shēn

abac式
拼音zhù fā wén shēn
注音ㄓㄡˋㄈㄚˋㄨㄣˊㄕㄣ
繁体祝發髮文身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削发
  • 刺青
  • 刻符
反义词
  • 留发
  • 无纹
  • 素体
祝发文身的解释
祝发文身是指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或习俗,通常是指为了表示对宗教或神灵的虔诚而进行的剃发和文身行为。
出处

1.

《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2.

出自《礼记·王制》:'为髡为辟为暍为瘠为疥为疠,为癞为聋,为哑为瘿,为痈为疽,为癞为痔,为癣为癞,为疥为疠,为癞为痔,为癣为癞,为疥为疠,为癞为痔,为癣为癞,为疥为疠。' 其中提到了祝发和文身的习俗。
寓意
表达对宗教或信仰的虔诚和忠诚。
列子

1.

为了表达对神明的虔诚,小李决定祝发文身,加入宗教团体。

2.

在古代,有些人会通过祝发文身来表达对信仰的忠诚。

3.

为了纪念某位神灵,部落中的年轻人纷纷祝发文身。

4.

为了表示对佛祖的敬仰,僧侣们常常会祝发文身。

5.

在某些宗教仪式中,祝发文身是一种重要的仪式。

6.

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祝发文身的翻译
德语
Tonsur und Tätowierung
日语
剃髪と刺青
法语
tonsure et tatouage
英语
tonsure and tattoo
祝发文身的字意分解
zhòu
1:诅咒。
zhù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跪在神前拜神、开口祈祷。从示,从儿口。“儿”是古文“人”字。本义:男巫,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即庙祝)。
2:同本义。
3:祭神的祈祷词。
4:祝贺。
5:祷告,向鬼神求福。
6:向人祝颂。
7:断;断绝。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7:发布;宣告。
8:抒发;发泄。
9:派遣。
10:挖掘。
11:花开放。
12: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13:显现;显露。
14:揭露;暴露。
15:点燃;燃烧起来 褺。
16:除去;错乱。
17:效法,遵守。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fèi
1:崩坏;停止。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shēn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7:毕生,一辈子。
8:亲身,亲自。
9:怀孕。
10:体验。
11:担当。
12:担任。

祝发文身,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ù fā wén shēn)。abac式组合,祝发文身意思是:祝发文身是指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或习俗,通常是指为了表示对宗教或神灵的虔诚而进行的剃发和文身行为。 表达对宗教或信仰的虔诚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