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诛的解释
指不经过教导就加以惩罚,形容做法过于严苛、不近人情。
出处
1.
《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2.
出自《孟子·离娄下》:'不教而诛之,民不服也。'意思是不经过教导就加以惩罚,老百姓是不会服气的。寓意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批评不合理、不人道的惩罚方式。
列子
1.
老师不教而诛学生的做法引起了家长的不满。2.
管理者不教而诛下属的行为让团队士气低落。3.
父母不教而诛孩子的教育方式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4.
公司不教而诛新员工的做法让员工感到不公平。5.
不教而诛的管理方式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少见。6.
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不教而诛的翻译
德语
ohne Unterricht bestrafen
日语
教えずに処罰する
法语
punir sans enseigner
英语
punish without teaching
不教而诛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jiāo
1: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2:使;令;让。
jiào
1:(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同本义。
3:叫;让。
4:教育;教材。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zhū
1:(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同本义。
3:杀戮。夺去生命。
4:又。
5:治罪,惩罚。
6:又。
7:又。
8:要求;索取。
9:讨伐。
10:铲除。
11:记述。

不教而诛,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jiào ér zhū)。abcd式组合,不教而诛意思是:指不经过教导就加以惩罚,形容做法过于严苛、不近人情。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批评不合理、不人道的惩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