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鹬相持 bàng xiǎn xiāng chí

abac式
拼音bàng xiǎn xiāng chí
注音ㄅㄤˋㄩˋㄒㄧㄤˋㄔˊ
繁体蝝鷸相持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蚌鹬相持的解释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僵持不决,难以分出胜负,类似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出处

1.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2.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原句为“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寓意
提醒人们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可能会有第三方从中获利,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列子

1.

小明和小红在游戏中蚌鹬相持,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只能重新开始。

2.

两个孩子在争抢玩具时蚌鹬相持,结果被第三个孩子捡走了。

3.

两位棋手在比赛中蚌鹬相持,直到最后时刻才分出胜负。

4.

在拔河比赛中,两队蚌鹬相持,最终平局收场。

5.

两个同学在辩论赛中蚌鹬相持,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

6.

天方厌羌,内难屡起,权臣擅事,~。 ★宋·秦观《边防中》

蚌鹬相持的翻译
德语
Pattstellung
日语
膠着状態
法语
impasse
英语
deadlock
蚌鹬相持的字意分解
bàng
1:(形声。从虫,丰声。本义: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
2:同本义。
3:美珠。
bèng
1:蚌埠的简称。
1:(形声。从鸟,矞(yù)声。本义:水鸟鹬)。
2:同本义。
3:鹬科多数种类鸟的通称 。若干狩猎禽(沙锥属Capella)之一,与丘鹬近似,但较小,有十分细长的嘴,用它插入泥中搜寻蠕虫和其他食物,上体通常杂黑褐色;皮黄色和栗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
xiāng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7:表他称。
8:相差。
xiàng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7:选择。
8: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9:像。
10:人的外貌,相貌。
11:官名。
12: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13: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1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15:古代的一种乐器。
16:农历七月的别名。
17: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8:引盲人行走的人。
chí
1:(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2:同本义。
3:引申为掌握;控制。
4:保守,保持。
5:搀扶;支持;支撑。
6:对抗,不相上下。

蚌鹬相持,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àng xiǎn xiāng chí)。abac式组合,蚌鹬相持意思是:比喻双方相持不下,僵持不决,难以分出胜负,类似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提醒人们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可能会有第三方从中获利,强调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