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余 dú shū sān yú

abcd式
拼音dú shū sān yú
注音ㄉㄡˋㄕㄨㄙㄢㄩˊ
繁体讀書三餘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读书三余的解释
读书三余,指的是在农忙之余、客居之余和年老之余的时间里读书。强调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和阅读。
出处

1.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2.

出自晋代傅玄的《读书三余论》,原文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可读书。”
寓意
强调珍惜时间,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列子

1.

他利用读书三余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2.

在读书三余的日子里,她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

3.

爷爷在退休后,利用读书三余的时间学习了很多新知识。

4.

小王在工作之余,利用读书三余的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5.

即使在繁忙的季节里,农民们也利用读书三余的时间来学习农业技术。

读书三余的翻译
德语
Lesen in drei freien Zeiten
日语
読書の三余
法语
lecture dans trois moments libres
英语
reading in three spare times
读书三余的字意分解
dòu
1: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1:(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3:阅读。
4:说。
5: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6:姓。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sān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1:(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饱足。足食得饱。
3:剩下;剩余。
4:剩下的,多余的。
5:残留的;遗留的。
6:次要的。
7:不尽,无穷。
8:其余,其他,以外。
9: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10:闲暇。
11: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12:又。
13:又。
14:农历四月的别称。
15:“余”的简化字 “余”。
16:姓。

读书三余,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ú shū sān yú)。abcd式组合,读书三余意思是:读书三余,指的是在农忙之余、客居之余和年老之余的时间里读书。强调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和阅读。 强调珍惜时间,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