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取义的解释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讲话的整体意思,孤立地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加以曲解或错误理解。
出处
1.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2.
出自《论语·为政》中的“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后人引申为断章取义。寓意
提醒人们在理解和引用信息时要全面、客观,避免误解和曲解。
列子
1.
他在讨论时断章取义,引起了大家的不满。2.
小明在阅读时常常断章取义,理解错误。3.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故意断章取义,令人反感。4.
老师批评他断章取义,不尊重原作者的意图。5.
她在辩论中被指责断章取义,影响了比赛结果。6.
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华的一日》断章取义的翻译
德语
Worte aus dem Kontext reißen
日语
文脈を無視して解釈する
法语
sortir les mots de leur contexte
英语
take words out of context
断章取义的字意分解
duàn
1:(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同本义。
3:断开;断绝。
4:拦截;拦劫。
5:判断;裁决。
6:分;区分;划分。
7:斩杀,宰杀。
8:绝对;一定。
zhāng
1:(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同本义。今称“乐章”。
3:棵;根。
4: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5: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6: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7:法规;规章。
8:法律条目。
9:印章。
10:标记;徽章。
11:指旌旗。
12: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
13:大木材。
14:彰明,明显,显著。
15:条理化。
16:显示;表明。
17:彰明,表彰。
18:上奏章告发。
19:姓。
qǔ
1:(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同本义。
3: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4:拿。
5:娶妻。
6:选取;选拔。
7:招致。
8:得到;取得。
9:攻取,夺取。
10:
11:会合,集合。
12:积畜。
13:
14:跑,疾走。
15:趋向。
16: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17: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yí
1:(“仪”的古字)。
2:仪容;状貌。
yì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3:情谊。
4:意义;意思。
5:名义上的。
6:善;美。
7:姓。

断章取义,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duàn zhāng qǔ yì)。abcd式组合,断章取义意思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讲话的整体意思,孤立地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加以曲解或错误理解。 提醒人们在理解和引用信息时要全面、客观,避免误解和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