狰狞面目 zhēng níng miàn mù

abcd式
拼音zhēng níng miàn mù
注音ㄓㄥㄋㄧㄥˊㄇㄧㄢˋㄇㄨˋ
繁体狰獰麵目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狰狞面目的解释
形容面目凶恶、狰狞可怕的样子,常用来描述人的表情或事物的外观令人感到恐惧。
出处

1.

《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

2.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入陈,狰狞面目,民不聊生。'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防范那些外表凶恶或行为恶劣的人或事物。
列子

1.

夜晚的树林里突然出现了一只狰狞面目的野兽,吓得我们赶紧逃跑。

2.

电影中的怪物狰狞面目让观众看得毛骨悚然。

3.

他发怒时狰狞面目让人不敢靠近。

4.

鬼屋里的鬼怪狰狞面目吓坏了小孩子。

5.

传说中的恶魔总是以狰狞面目示人。

6.

敌人见利诱不成,便露出了他们的~,用枪毙来威胁革命者。

狰狞面目的翻译
德语
furchteinflößendes Gesicht
日语
恐ろしい面貌
法语
visage féroce
英语
ferocious countenance
狰狞面目的字意分解
zhēng
1:(形声。从犬,争声。“犬”泛指兽类。本义:传说中的奇兽)同本义。
níng
1:弱。
2:忿怒而视。
miàn
1:(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同本义。
3:外表;表面。
4:部位;方面。
5: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6:当面。
7:朝向;面对;面向。
8:见面。
9:勉励。
10:面向。
11:背向。
12: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狰狞面目,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ēng níng miàn mù)。abcd式组合,狰狞面目意思是:形容面目凶恶、狰狞可怕的样子,常用来描述人的表情或事物的外观令人感到恐惧。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防范那些外表凶恶或行为恶劣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