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坛拜将的解释
形容某人被授予重任或被委以重大的军事指挥权,常指晋升为将领或高官。
出处
1.
《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没坛场,具礼乃耳。’王许之。”2.
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玄德既受刘表之托,如何不登坛拜将,以助国家乎?”寓意
强调对能力和功绩的认可,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追求更高的职位和责任。
列子
1.
他梦想有一天能登坛拜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2.
在公司里,他凭借出色的表现终于登坛拜将,担任了部门经理。3.
小说的主人公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最终登坛拜将。4.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登坛拜将,成为了一名高级管理者。5.
在比赛中,他带领队伍取得了冠军,登坛拜将成为队长。6.
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登坛拜将的翻译
德语
den Altar besteigen und den General verehren
日语
壇に登り将軍を拝む
法语
monter sur l'autel et rendre hommage au général
英语
ascend the altar and worship the general
登坛拜将的字意分解
dēng
1:(象形。本义:上车)。
2:同本义。
3:升,上,从下而上。
4:进献。
5:增加。
6:成熟;丰收。
7:登记;记载。
8:成,引申为定。
9:谓科举考试中选。
10:蹲;呆。
11: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12:穿。
13: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14:上路,登程。
15:古代祭器名。
16:高。
17:即刻。
tán
1:(形声。从土,亶(dǎn)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2:同本义。
3:像坛之物。
4:土筑的屋基。
5:园林庭院中点缀环境的台子。
6:楚人称中庭为坛,庭院。
7:筑坛祭祀。
bài
1:(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同本义。
3: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4: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5:拜见;拜谒。
6:授与官职;任命。
7:接受官职;上任。
8:上;献。
jiāng
1:(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扶持,扶助。
3:奉行,秉承。
4:送行。
5:携带。
6:带领。
7:顺从;随从。
8:供养;奉养。
9:行,进。
10:使用。
11:就要;将要。
12:必,必定。
13:将近。
14:岂;难道。
15:相当于“拿”、“取”。
16:相当于“把”、“用”。
17: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例如:将信将疑。
18:如果;假若。
19:或;抑。
20: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jiàng
1:(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同本义。
3: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
4:统率;率领。
qiāng
1: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登坛拜将,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ēng tán bài jiàng)。abac式组合,登坛拜将意思是:形容某人被授予重任或被委以重大的军事指挥权,常指晋升为将领或高官。 强调对能力和功绩的认可,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追求更高的职位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