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国殄民 rǔ guó tiǎn mín

abac式
拼音rǔ guó tiǎn mín
注音ㄖㄨˇㄍㄨㄛˊㄊㄧㄢˇㄇㄧㄣˊ
繁体辱國殄民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爱国爱民
  • 造福一方
  • 惠民利国
辱国殄民的解释
形容极端的恶行,意指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伤害。
出处

1.

明·刘基《春秋明经·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2.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原文为“辱国殄民”,形容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危害。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伤害的行为,强调责任感和道德底线。
列子

1.

小说中的反派角色最终因为他的行为被描述为辱国殄民。

2.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某些暴君的统治时,用到了辱国殄民这个词。

3.

在影视作品中,常常用辱国殄民来形容极端邪恶的角色。

4.

讨论古代战争时,学者们会提到某些决策是辱国殄民的表现。

5.

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辱国殄民来揭示统治者的残暴。

辱国殄民的翻译
德语
das Land entehren und das Volk ausrotten
日语
国を辱め民を絶つ
法语
déshonorer le pays et exterminer le peuple
英语
disgrace the country and exterminate the people
辱国殄民的字意分解
1:(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2:使…受辱;侮辱。
3:埋没。
4:谦词。承蒙。
5:压下去,挫。
6:隆重;厚。
7:黑。
8:湿润。
guó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
7:地方。
8:家乡。
9:姓。
tiǎn
1:(形声。歺(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
2:同本义。
3:消灭。
4:昏迷 。
5:美好;善。
mín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辱国殄民,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rǔ guó tiǎn mín)。abac式组合,辱国殄民意思是:形容极端的恶行,意指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伤害。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伤害的行为,强调责任感和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