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合之卒的解释
瓦合之卒指的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形容战斗力不强、组织松散的队伍。
出处
1.
《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大破秦军。项羽遂西,屠咸阳,烧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皆瓦合之卒,项羽不能持久。”寓意
提醒人们临时组建的队伍在面对挑战时可能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强调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列子
1.
这支队伍只是瓦合之卒,遇到强敌根本无法抵抗。2.
他们临时组成的乐队,演出效果就像瓦合之卒一样。3.
那场比赛,对方球队完全是瓦合之卒,我们轻松取胜。4.
公司急招的员工,工作效率就像瓦合之卒一样低下。5.
这个项目团队是瓦合之卒,合作起来毫无默契。瓦合之卒的翻译
德语
eine zusammengewürfelte Armee
日语
寄せ集めの軍隊
法语
une armée hétéroclite
英语
a ragtag army
瓦合之卒的字意分解
wǎ
1:(象形。象屋瓦俯仰相承的样子。“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已烧土器的总称)。
2:同本义。
3:屋瓦。
4:功率单位,瓦特的简称。
5:盾脊,盾背拱起如覆瓦的部分。
6:宋、元时都市中的游乐、贸易场所。也称“瓦子”、“瓦舍”、“瓦肆”或“瓦市”。
7:古八音中“土”的别称。
8:地名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南。
9:姓。
wà
1:用瓦覆盖;铺瓦。
gě
1:容量单位, 市制十合为一升。
hé
1:(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2:同本义。
3:引申为开合之称。
4:会聚,聚合。
5:适合。
6:匹配;配偶。
7:和睦,和谐,融洽。
8:盒子
9:与;向。
10: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cù
1:仓促,急速。
2:突然。
zú
1:(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2:同本义。
3:古代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
4:步兵。
5:后泛指士兵。
6:春秋时地方一级居民单位名,同时也是一级军队编制名。
7:古代天子统率诸侯的一级组织名。三十国为卒。
8:春秋时军队中百人的指挥者。
9:末尾,结局。
10:棋子。
11:终止;尽,完毕。
12: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13:停止。
14:终究;终于。

瓦合之卒,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ǎ hé zhī zú)。abcd式组合,瓦合之卒意思是:瓦合之卒指的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形容战斗力不强、组织松散的队伍。 提醒人们临时组建的队伍在面对挑战时可能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强调团队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