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目而视 cè mù ér shì

abac式
拼音cè mù ér shì
注音ㄘㄜˋㄇㄨˋㄦˊㄕˋ
繁体側目而視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侧目而视的解释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感到不满或不屑,侧着眼睛看,表示轻蔑或不屑一顾。
出处

1.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2.

出自《战国策·齐策四》:'齐王见之,侧目而视之。'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引起他人的不满或轻视。
列子

1.

看到他如此自大,同学们不禁侧目而视。

2.

听到那个消息后,她侧目而视,显然对其不屑一顾。

3.

他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成绩,惹得大家侧目而视。

4.

当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时,大家都侧目而视。

5.

她对他的无礼行为感到不满,侧目而视。

6.

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就完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侧目而视的翻译
德语
schief ansehen
日语
横目で見る
法语
regarder de travers
英语
look askance
侧目而视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3:边缘。
4:向旁边歪斜。
5:靠近。
6:不正,邪辟。
1:倾斜。
2:“平仄”也作“平侧”。
zhāi
1: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shì
1:(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同本义。
3:考察,察看,审察。
4:治理,处理。
5:看待。
6:向…表示。
7:比照。
8:效法。
9:接纳。
10:眼;眼力;视线。
11:水名。即“涀水” 。在河南省叶县西。

侧目而视,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è mù ér shì)。abac式组合,侧目而视意思是: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感到不满或不屑,侧着眼睛看,表示轻蔑或不屑一顾。 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引起他人的不满或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