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言碎辞的解释
形容语言琐碎繁杂,缺乏条理。
出处
1.
《汉书·刘歆传》:“分文析字,烦言碎辞。”2.
出自《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王之政,烦言碎辞,民何以堪之?'寓意
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洁明了,避免啰嗦和缺乏条理。
列子
1.
他总是喜欢在会议上说些烦言碎辞,让大家觉得很浪费时间。2.
每次和她聊天,她总会说一些烦言碎辞,让人觉得很烦躁。3.
报告中充满了烦言碎辞,缺乏重点,难以理解。4.
他在课堂上总是讲些烦言碎辞,学生们都听得不耐烦。5.
她在电话里说了半天都是些烦言碎辞,关键问题一点也没解决。6.
周相公说得话也甚多,写不了这些~,大约与寄姐说的相同。 ★《醒世姻缘》第九十八回烦言碎辞的翻译
德语
wortreich und fragmentiertes Sprechen
日语
冗長で断片的な言葉
法语
discours verbeux et fragmenté
英语
verbose and fragmented speech
烦言碎辞的字意分解
fán
1:(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2:烦躁,烦闷。
3:烦琐;繁多。
4:乱;纠缠。
5:相烦;烦劳。
6:搅扰;烦扰。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suì
1:(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2:同本义。
3:琐细;繁杂。
4:零星;细小。
cí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7:借口,口实。
8: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9:说讲。
10:辞别;告别。
11:推却不受。
12:审讯。
13:遣去。

烦言碎辞,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án yán suì cí)。abac式组合,烦言碎辞意思是:形容语言琐碎繁杂,缺乏条理。 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洁明了,避免啰嗦和缺乏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