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佛诋巫 hē fó dǐ wū

abac式
拼音hē fó dǐ wū
注音ㄏㄜㄈㄛˊㄉㄧˇㄨ
繁体訶佛詆巫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讥佛笑巫
  • 轻蔑神道
  • 嘲弄信仰
反义词
  • 尊佛敬巫
  • 崇敬神道
  • 虔诚信仰
诃佛诋巫的解释
形容对佛教和巫术的态度,通常是贬义,表达对这两种信仰的不屑或批评。
出处

1.

宋·朱熹《祭魏元履国录文》:“兄实高明,卒监此心,顾托警励,琅琅其音。诃佛诋巫,考礼正俗,奉承靡他,葬又得卜。”

2.

出自古代文献,对佛教和巫术的批评较为常见,但具体出处不详。
寓意
提醒人们在讨论信仰问题时要保持尊重和包容,不应轻易贬低他人的信仰。
列子

1.

他对宗教的态度总是诃佛诋巫,让人觉得他很无礼。

2.

每次讨论到信仰问题,他总是忍不住诃佛诋巫,惹得大家不快。

3.

小王对各种宗教都不感兴趣,常常诃佛诋巫,惹得朋友们不敢和他讨论这些话题。

4.

在聚会上,他又开始诃佛诋巫,弄得气氛很尴尬。

5.

虽然他诃佛诋巫,但内心深处其实对信仰有着复杂的情感。

诃佛诋巫的翻译
德语
Buddhismus verachten und Hexerei herabsetzen
日语
仏教を軽蔑し、魔術を貶める
法语
mépriser le bouddhisme et dénigrer la sorcellerie
英语
scorn Buddhism and denigrate witchcraft
诃佛诋巫的字意分解
1:(訶)。
2:〔~子〕青果,常绿乔木,果实像橄榄,可入药。亦称“藏(。
3:
1: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2:佛教。
3:佛像。
4:比喻慈悲的人。
5:佛经。
1:违背。
2:——见“仿佛”(fǎngfú)。
1:(形声。从言,氐(dǐ)声。本义:诬蔑,毁谤)。
2:同本义。
3:谴责。
4:骂。
5:欺。
6:抵赖,抵讳。用同“抵”。
1:(象形。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2:同本义。
3:商代的巫地位较高。周时分男巫、女巫,司职各异,同属司巫。春秋以后,医道渐从巫术中分出。
4:巫州 。唐代设置,治所在今湖南省黔阳西南黔城镇。
5:古县名 。秦设置。汉因之。治所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6:巫山。
7:在今山东省肥城县西北。
8:另在湖南省城步县东。

诃佛诋巫,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hē fó dǐ wū)。abac式组合,诃佛诋巫意思是:形容对佛教和巫术的态度,通常是贬义,表达对这两种信仰的不屑或批评。 提醒人们在讨论信仰问题时要保持尊重和包容,不应轻易贬低他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