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乎竹帛的解释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记载在竹简和丝帛上,形容文字或著作的广泛流传。
出处
1.
《吕氏春秋·仲春纪》:“孙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2.
出自《论语·卫灵公》:'著乎竹帛,传乎后世。'寓意
强调作品或思想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鼓励创作和传播。
列子
1.
他的诗歌著乎竹帛,被后人广为传颂。2.
这部经典著作著乎竹帛,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3.
古代的许多重要文献都著乎竹帛,流传至今。4.
他的作品虽然著乎竹帛,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5.
这部历史记录著乎竹帛,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著乎竹帛的翻译
德语
auf Bambus und Seide aufgezeichnet
日语
竹帛に記される
法语
enregistré sur bambou et soie
英语
recorded on bamboo and silk
著乎竹帛的字意分解
zhù
1:(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2:显现;显扬。
3:又。
4: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5:画图。
6:明了。
7:登记,记载。
8:标出。
9:建立;引申为成就。
10:土著 。指定居不迁的人。
hū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2:同本义。
3:表示疑问或反诘。
4:相当于“吗”。
5: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6: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7:表示推测语气。
8: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9:表示商榷语气。
10:表示肯定语气。
11: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12:于;从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13: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14:于;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15:于;因为;由于;在于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16:于;按照;根据 。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17: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18: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zhú
1:(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3:竹简。
4: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5:竹林。
bó
1:(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2:同本义。
3:指帛书。

著乎竹帛,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ù hū zhú bó)。abcd式组合,著乎竹帛意思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记载在竹简和丝帛上,形容文字或著作的广泛流传。 强调作品或思想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鼓励创作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