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

abcd式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注音ㄐㄧㄝㄌㄞˊㄓㄙˋ
繁体嗟來之食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嗟来之食的解释
形容不顾廉耻,贪婪地接受别人的馈赠或施舍。
出处

1.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2.

《左传·僖公三十年》:'臧文仲以其乘韦先之,曰:“君之不知我也,犹未及恤也,吾敢贪君之馈乎?”' 后人用“嗟来之食”形容不顾廉耻地接受施舍。
寓意
强调保持廉洁和尊严,不贪图不义之财。
列子

1.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绝不接受嗟来之食,宁可自己努力工作。

2.

小王拒绝了老板的红包,不愿接受嗟来之食,坚持自己的原则。

3.

面对朋友的资助,她坚决拒绝,不愿接受嗟来之食。

4.

他宁愿饿肚子也不愿接受嗟来之食,保持自己的尊严。

5.

小李虽然急需资金,但还是拒绝了嗟来之食,选择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

6.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嗟来之食的翻译
德语
Almosen
日语
施しもの
法语
nourriture charitable
英语
charity food
嗟来之食的字意分解
jiē
1:(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2:感叹声。
3:表示呼唤。
4:叹息。
5:赞叹。
l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同本义。
3:未来,将来。
4: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5:归,回来,返回。
6:归服;归顺。
7: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8:表示动作的趋向。
9:赐予。
10:赐予。
11:这。
12: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13: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14:用于句尾。
15:姓。
lài
1:慰劳。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hí
1:(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2:同本义。
3:粮食。
4:食物的通称。
5:食禄,俸禄。
6: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7:亏损
8:特指日蚀或月蚀。
9:吃。
10: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11:享受;受。
12:垦耕。
13:背弃。
14:接受,采纳。
15:祭献,享祀。
1:拿东西给人吃
2:饲养 ;喂养;供养。
3:宴请。
1:——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嗟来之食,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iē lái zhī shí)。abcd式组合,嗟来之食意思是:形容不顾廉耻,贪婪地接受别人的馈赠或施舍。 强调保持廉洁和尊严,不贪图不义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