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不空手 zéi bù kōng shǒu

abac式
拼音zéi bù kōng shǒu
注音ㄗㄟˊㄅㄨˋㄎㄨㄥˋㄕㄡˇ
繁体賊不空手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贼不空手的解释
形容小偷偷东西时不会空手而归,强调小偷的狡猾和偷窃的必然性。
出处

1.

宋·朱熹《答何叔京》:“拔众而归,盖所以全之,非贼人讳空手谓也。”

2.

出自清代小说《醒世恒言》,原句为“贼不空手”,表示小偷不会空手而归。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小偷的狡猾和防范偷窃行为。
列子

1.

小偷潜入房间,贼不空手地偷走了所有的贵重物品。

2.

他总是能在商场里贼不空手地带走一些小东西。

3.

这位扒手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贼不空手,成功偷走了乘客的钱包。

4.

在聚会上,他贼不空手地拿走了主人家的几件古董。

5.

即使在严密的监控下,小偷还是贼不空手地逃走了。

贼不空手的翻译
德语
Ein Dieb kehrt nie mit leeren Händen zurück
日语
泥棒は空手で帰らない
法语
un voleur ne revient jamais les mains vides
英语
a thief never returns empty-handed
贼不空手的字意分解
zéi
1:(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2:同本义。
3:特指杀害。
4:先秦两汉时期,贼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
5:刺客,杀人的人。
6:偷窃或抢劫的人(先秦两汉用“盗”,多指偷窃者,很少指抢劫者;用贼,多指抢劫财物者,后来才指偷窃者)。
7:骂人的字眼。
8:祸害。
9:敌人;仇敌。
10:邪恶,不正派。
11:残暴;狠毒。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kōng
1: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2:罄尽;空其所有。引申为没有。
3:广阔;空旷。
4:空洞而不实际;空泛;虚构。
5:空间;天空。
6:佛教语。
7:道家谓虚静之性。
8:徒然;白白地。
9:只;仅。
10:使空虚;使罄尽。
kǒng
1:(形声。从穴,工声。本义:孔,窟窿)。
2:同本义
3:口,嘴巴。
kòng
1:使之困穷。
2:腾让出来。
3:闲暇,闲功夫,没被占用的时间。
shǒu
1:(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同本义。
3: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4:笔迹。
5:手艺;本领。
6:亲自,亲手。
7:拿着,执持。
8:用手击杀。
9:取。

贼不空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éi bù kōng shǒu)。abac式组合,贼不空手意思是:形容小偷偷东西时不会空手而归,强调小偷的狡猾和偷窃的必然性。 提醒人们要警惕小偷的狡猾和防范偷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