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师古的解释
指做事不遵循古人的做法,强调创新和变通。
出处
1.
《尚书·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2.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寓意
鼓励创新和变通,不拘泥于传统做法。
列子
1.
小李在设计新产品时,事不师古,勇于创新,赢得了市场的青睐。2.
在绘画中,小张事不师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3.
公司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事不师古,提出更多创新方案。4.
小王在学习编程时,事不师古,开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应用软件。5.
在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小陈事不师古,设计了许多新颖的活动形式。6.
~,始罢封侯之制,立郡县之官。 ★《隋书·百官志上》事不师古的翻译
德语
nicht den Alten folgen
日语
古を師とせず
法语
ne pas suivre les anciens
英语
do not follow the ancients
事不师古的字意分解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shī
1:(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同本义。
3: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泛指军队。
5:军师。
6:民众,徒众。
7: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8:老师。
9:长,首领。
10: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1:首都,京城。
12: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13:乐师;乐官。
14:效法;学习。
15:出兵征伐,进军。
16:姓。
gǔ
1:(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同本义。
3: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4:古人。
5:天。
6: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7:久远;古老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8: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9:旧,原来。

事不师古,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ù shī gǔ)。abcd式组合,事不师古意思是:指做事不遵循古人的做法,强调创新和变通。 鼓励创新和变通,不拘泥于传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