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心肠 bié jù xīn cháng

abac式
拼音bié jù xīn cháng
注音ㄅㄧㄝˊㄐㄩˋㄒㄧㄣㄔㄤˊ
繁体彆具心腸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别具心肠的解释
形容人富有同情心和善良的心肠,乐于助人。
出处

1.

周恩来《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唯独蒋介石先生别具心肠,硬要在日寇进攻绥东之际,拒绝东北军请缨抗日,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继续进行内战。”

2.

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别具心肠,真是大仁大义的人。”
寓意
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人性的善良和温暖。
列子

1.

看到流浪狗被人收养,他别具心肠地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

2.

她别具心肠,常常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

3.

他别具心肠,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

4.

在公园里看到有人摔倒,她别具心肠地上前搀扶。

5.

别具心肠的他,总是会在节假日去福利院做义工。

别具心肠的翻译
德语
mitfühlend
日语
思いやりがある
法语
compatissant
英语
compassionate
别具心肠的字意分解
bié
1:(会意。从冎(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2:同本义。
3:分离;分开;分出。
4:区分;辨别。
5:离别;告别。
6:又。
7:又。
8:送别。
9:扭、转过去。
10:另外的,不同的。
11:特殊的。
12:另外(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
13:各;各自。
biè
1: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2: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3:写,题。
4:具备,有。
5:判决;定案。
6:用具;器械。
7:才能;才干。
8:酒席。
9:饭食。
10:完备;详尽。
11:假借为“俱”。都;全。
xīn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7:又。
cháng
1:(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别具心肠,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ié jù xīn cháng)。abac式组合,别具心肠意思是:形容人富有同情心和善良的心肠,乐于助人。 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人性的善良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