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僿不文 héng yì bù wén

abcd式
拼音héng yì bù wén
注音ㄏㄥˊㄅㄨˋㄨㄣˊ
繁体横僿不文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鬼画符
  • 龙飞凤舞
  • 潦草不堪
反义词
  • 工整有序
  • 字迹清晰
  • 端正严谨
横僿不文的解释
形容文章或书法潦草,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出处

1.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当太平之世,地地相等,无有都会、乡邑之殊……无据乱世,学校全聚京都,而乡邑则皆横僿不文之俗。”

2.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虽欲横僿不文,亦难也。' 后演变为成语。
寓意
提醒人们在书写时应注意字迹的清晰与工整,避免因潦草而造成误解。
列子

1.

他的字迹横僿不文,让人很难读懂他的笔记。

2.

这份手稿横僿不文,老师批改起来非常费劲。

3.

因为写得太快,考试答卷上的字横僿不文,影响了得分。

4.

小明的作业横僿不文,妈妈批评了他要写得工整一些。

5.

由于匆忙填写,表格上的字横僿不文,导致信息难以识别。

横僿不文的翻译
德语
unleserlich und schlampig
日语
読みにくくて雑
法语
illisible et négligé
英语
illegible and sloppy
横僿不文的字意分解
héng
1:(形声。从木,黄声。本义:门框下部的横木)。
2:同本义。
3:侧,旁边。
4:古代负有督察记录权责的官员,可以入人于罪者。
5:地理上指东西向。与“纵”相对。
6:跟地面平行的。
7:自左到右或自右到左。
8:广,宽广。
9:横陈。
10:横渡;横越。
11:充满;遮盖。
12:交错,错杂。
13:姓。
hèng
1:横暴;放纵。
2:祸害。
sài
1:缺乏诚意,不诚恳。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横僿不文,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héng yì bù wén)。abcd式组合,横僿不文意思是:形容文章或书法潦草,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提醒人们在书写时应注意字迹的清晰与工整,避免因潦草而造成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