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刑不肃的解释
形容法律制度不严明,执法不严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出处
1.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2.
出自《汉书·元帝纪》,原文为“威刑不肃,法度不立,则上下相诬,百姓不安。”寓意
强调法律制度和执法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重视社会秩序的维护。
列子
1.
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威刑不肃,导致员工士气低落。2.
学校纪律松懈,威刑不肃,学生们常常违反校规。3.
社区治安不佳,威刑不肃,居民们感到不安。4.
商场管理不善,威刑不肃,顾客投诉频繁。5.
家庭规矩不严,威刑不肃,孩子们行为不端。6.
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君臣之道,渐以陵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威刑不肃的翻译
德语
Mangel an strenger Durchsetzung
日语
法の執行が厳しくない
法语
manque de rigueur dans l'application des lois
英语
lack of strict enforcement
威刑不肃的字意分解
wēi
1:威力;威风。
2:尊严,威严。
3:虐害
4: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5:畏惧
6:震慑。
xíng
1:同本义。
2:惩罚。
3:形容,形体。
4:法式,典范,榜样。
5: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sù
1:(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2:同本义。
3:庄重;严肃。
4:清静;安静。
5:峻急。十万火急的。
6:敏捷
7:揖拜。拜礼之一。即揖。今妇人行礼称端肃,朋友通函称肃启、谨肃,本此。
8:恭敬地引进。
9:衰落,萎缩。
10:清除;平靖;肃清。
11:整饬;整肃。
12:古代州名 。隋置。在今甘肃省。

威刑不肃,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wēi xíng bù sù)。abac式组合,威刑不肃意思是:形容法律制度不严明,执法不严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强调法律制度和执法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重视社会秩序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