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干戈的解释
形容做事大张声势,兴师动众,常含有不值得或过分的意思。
出处
1.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大怒,欲引兵而还。曰:'吾闻汉欲东归,吾欲大动干戈,决一死战。''寓意
提醒人们做事要适度,避免因小事而大动干戈,影响和谐。
列子
1.
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他竟然大动干戈,搞得大家都很尴尬。2.
她为了找回丢失的钥匙,大动干戈地翻遍了整个屋子。3.
为了庆祝生日,他大动干戈地布置了整个房间,结果却只有几个人来参加。4.
为了一个小小的比赛,他大动干戈地训练,结果成绩并不理想。5.
为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大动干戈地批评了所有人,结果影响了团队的士气。6.
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并且~,用兵征剿。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大动干戈的翻译
德语
eine Mücke zu einem Elefanten machen
日语
大げさにする
法语
faire toute une histoire pour rien
英语
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大动干戈的字意分解
dà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3: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4:重要,重大。
5:德高望重的。
6:超过一般。
7:学识渊博的。
8:规模大。
9:性质严重。
10: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11:很,太,非常。
12:大人。
13:大小。
14:长大。
15:超过。
16:姓。
dài
1:“大夫”、“大王”。
2:世代。
dòng
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3: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动摇;震撼。
5:触动感应;感动。
6:萌动。
7:做;操作;劳作。
8:动不动,常常。
gā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同本义。
3:岸;水畔。
4: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5:捍卫。
6:触犯;冒犯;冲犯;冲。
7:又。
8:立,建立。
9:求,求取。
10:干预;干扰。
11:关涉;牵扯。
12:(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gàn)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13:同引申义。
14:枯竭。
15: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16:使干,竭尽。
17:怠慢;使对方难堪。
18:又。
19: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20:徒然,白白地。
21:虚假地,表面地。
22:姓。
gàn
1:(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同本义。
3:木名。柘树。
4:主干。
5:引申为本质。
6:胁。
7:效果;用处。
8:地位低下的官吏。
9: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10:主管。
11:护卫,遮挡。
12:干练。
13:乱。
14:姓。
gē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3:泛指兵器。
4:战争;战乱。

大动干戈,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dà dòng gàn gē)。abcd式组合,大动干戈意思是:形容做事大张声势,兴师动众,常含有不值得或过分的意思。 提醒人们做事要适度,避免因小事而大动干戈,影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