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威偶势 bìng wēi ǒu shì

abcd式
拼音bìng wēi ǒu shì
注音ㄅㄧㄥˋㄨㄟㄡˇㄕˋ
繁体乲威偶勢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并威偶势的解释
形容一种力量或影响强大到足以压倒或威胁他人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一种威慑力或潜在的威胁。
出处

1.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并威偶势”,描述项羽在与刘邦对峙时的强大气势。
寓意
强调力量和威慑力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强大的气势和自信。
列子

1.

小明在辩论赛上表现出并威偶势的气势,让对手难以招架。

2.

在运动会上,田径队员展现出并威偶势的实力,赢得了冠军。

3.

面对强劲的对手,团队成员表现出并威偶势的决心,最终取得了胜利。

4.

在棋盘上,小李的每一步都显得并威偶势,让对手感到压力山大。

5.

在模拟法庭上,律师的并威偶势的辩护让对方无言以对。

并威偶势的翻译
德语
überwältigend und einschüchternd
日语
圧倒的かつ威圧的
法语
accablant et intimidant
英语
overwhelming and intimidating
并威偶势的字意分解
bīng
1:古地名。并州。
2: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bìng
1:(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同本义。
3: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4:兼并;并吞。
5:具备。
6:排除。
7:相同。
8:全,全都。
9:一起;一齐;同时。
10:并且,连。
11:和,以及。
wēi
1:威力;威风。
2:尊严,威严。
3:虐害
4: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5:畏惧
6:震慑。
ǒu
1:(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2:同本义。
3:伙伴;同伴;与人共处。
4:配合。
5:匹对;配偶。
6:假借为“遇”。遇合,得到赏识。
7:相对。
8:偶然;偶尔。
shì
1:(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3:力量;威力。
4:形势;情势。
5:姿态。
6:形状;样式;架式。
7: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8:人及动物的睾丸。
9: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0:势头;趋势;时机。
11:姓。

并威偶势,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ìng wēi ǒu shì)。abcd式组合,并威偶势意思是:形容一种力量或影响强大到足以压倒或威胁他人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一种威慑力或潜在的威胁。 强调力量和威慑力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强大的气势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