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声割迹 xiāo shēng gē jì

abac式
拼音xiāo shēng gē jì
注音ㄒㄧㄠㄕㄥㄍㄜㄐㄧˋ
繁体銷聲割踖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销声割迹的解释
形容某人或某事悄无声息地消失或退出,不再出现。
出处

1.

北周·庾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披裘当夏,俗外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2.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原句为“昶遂销声匿迹,退居田里”。
寓意
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失败或丑闻而退出公众视野。
列子

1.

自从那次失败后,他便销声割迹,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2.

公司倒闭后,老板销声割迹,员工们再也找不到他。

3.

那部电影上映后票房惨败,导演从此销声割迹。

4.

他因为丑闻被曝光后,销声割迹,再也没有在媒体上露面。

5.

自从搬到乡下后,他便销声割迹,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6.

刘君石龄,以高才不试于有司,~,恒以吟咏自娱。 ★清·朱彝尊《刘介于诗集序》

销声割迹的翻译
德语
spurlos verschwinden
日语
音信不通
法语
disparaître sans laisser de trace
英语
disappear without a trace
销声割迹的字意分解
xiāo
1:(形声。从金,肖声。本义:熔化金属)。
2:同本义。
3:溶化;消融。
4:清失;消除;消散。
5:耗尽,毁灭。
6:排遣,打发。
7:衰敝;衰残。
8:消耗,耗费。
9:注销。
10:卖,出售。
11:古代的一种刀。
12:生铁。
13:生丝缯;帆网。
shēng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7:言语,口音。
8:声称,宣扬。
9:听。
10: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1:(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2: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3:分割;割取。
1:同本义。
2:留下的印子。
3: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4:功劳。
5:追踪;追寻。

销声割迹,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āo shēng gē jì)。abac式组合,销声割迹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事悄无声息地消失或退出,不再出现。 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失败或丑闻而退出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