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的解释
意思是事情不会超过三次,强调如果某件事情发生三次,就应该引起重视或采取措施。
出处
1.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2.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事不过三,无乃亟乎?'寓意
提醒人们要对重复发生的事情保持警惕,及时采取行动。
列子
1.
他已经迟到三次了,按照事不过三的原则,我们必须采取措施。2.
这个项目已经失败了两次,如果再失败一次,真的就是事不过三了。3.
她已经提醒孩子三次不要玩手机了,事不过三,孩子应该听话了。4.
我们已经尝试了三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事不过三,再想想别的办法吧。5.
他已经犯了三次同样的错误,事不过三,这次必须严肃处理。6.
太公叫媳妇:“~,又有人来得不好。”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事不过三的翻译
德语
Dinge passieren nicht mehr als dreimal
日语
三度は過ぎない
法语
les choses n'arrivent pas plus de trois fois
英语
things happen no more than three times
事不过三的字意分解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guò
1:(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同本义。
3:超出,胜过。
4:过去(过后)。
5:给予;递给。
6:渡过。
7:转移;过渡。
8:度过;过活。
9: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10:交往,相处。
11:错,犯错误。
12:怪罪,责难。
13:继入、赘入或嫁人。
14:传递。
15: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16:灾殃。
17:过分;过于;太甚。
guō
1: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2:姓,过国之后。
sān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事不过三,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ù guò sān)。abac式组合,事不过三意思是:意思是事情不会超过三次,强调如果某件事情发生三次,就应该引起重视或采取措施。 提醒人们要对重复发生的事情保持警惕,及时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