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解释
形容在朝廷上争夺名声,在市场上争夺利益。比喻在不同场合追求各自的目标和利益。
出处
1.
《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2.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后演变为此成语。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而应注重内在的品质和价值。
列子
1.
他在公司里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很快就得到了晋升。2.
小李在学校里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成为了学生会的主席。3.
她在社交圈里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赢得了很多人的关注。4.
他们在商场上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最终达成了合作。5.
他在社区里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成为了大家公认的领袖。6.
宋·陈亮《孙天诚墓志铭》:“夫~,而善致富者则曰:‘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翻译
德语
im Hof nach Ruhm streben, auf dem Markt nach Gewinn streben
日语
朝廷で名声を争い、市場で利益を争う
法语
chercher la gloire à la cour, chercher le profit sur le marché
英语
strive for fame in the court, strive for profit in the market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字意分解
zhēng
1:(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同本义。
3:辩论;争论。
4:争胜,争着。
5:争斗。
6:竞争;较量。
7:相差。
8: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9: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10:姓。
zhèng
1:“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mí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同本义。
3:称说;说出。
4:出名,有名声。
5:以私人名义占有。
6:明白。
7:名字;名称。
8:名声,名誉,名望。
9:名义。
10: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11:大的。
y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cháo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zhāo)本义:早晨)。
2: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3: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4:使…朝见。
5:泛指拜见。
6:会聚;召。
7:朝廷。古时亦称:朝堂,朝宁,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8:朝代,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
9: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
10: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朝著。
11: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zhāo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同本义。
3:日;天。
4:姓。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ēng míng yú cháo, zhēng lì yú shì)。abcd式组合,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意思是:形容在朝廷上争夺名声,在市场上争夺利益。比喻在不同场合追求各自的目标和利益。 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而应注重内在的品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