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傥不羁 tì tǎng bù jī

abac式
拼音tì tǎng bù jī
注音ㄊㄧˋㄊㄤˇㄅㄨˋㄐㄧ
繁体倜儻不羈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倜傥不羁的解释
形容人的风度潇洒、豪放不受拘束。
出处

1.

《晋书·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2.

出自《晋书·谢安传》,描述谢安的风度和性格。
寓意
倡导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个性和自信。
列子

1.

他在舞台上表演时,倜傥不羁,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2.

朋友们都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总是那么倜傥不羁,令人感到轻松自在。

3.

即使面对困难,他依然保持着倜傥不羁的态度,令人佩服。

4.

他的穿着打扮总是那么倜傥不羁,充满了艺术家的气息。

5.

在聚会上,他倜傥不羁的谈吐让大家都感到非常有趣。

6.

为人~,轻财尚义。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倜傥不羁的翻译
德语
unbeschwert und elegant
日语
気ままに颯爽
法语
élégant et insouciant
英语
unrestrained and dashing
倜傥不羁的字意分解
1:a.超然或特出的样子;b.疏远的样子。
2:洒脱,不拘束。
3:品行豪迈,不拘细节。
4:豪迈萧洒,饱有才学,卓越不凡;出众。
tǎng
1:(形声。从人,党声。本义: 洒脱不拘,不拘于俗)。
2:同本义。
3:怅然自失,恍惚。
4: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5:偶然,意外地。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从网(罒),从革(皮革),从马。合起来表示用皮革制成的网络来把马络住。本义:马笼头)。
2:同本义。
3: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络头一般的头发。
4:套上笼头。
5:系,捆绑;束缚,拘束。
6:寄居;旅寓。
7:停留。

倜傥不羁,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ì tǎng bù jī)。abac式组合,倜傥不羁意思是:形容人的风度潇洒、豪放不受拘束。 倡导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个性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