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有 wú suǒ bù yǒu

abcd式
拼音wú suǒ bù yǒu
注音ㄇㄛˊㄙㄨㄛˇㄅㄨˋㄧㄡˋ
繁体無所不有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无所不有的解释
形容什么都有,非常齐全。
出处

1.

唐·李朝威《柳毅传》:“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

2.

《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后演变为'无所不有',意指无所不包,无所不具。
寓意
强调丰富多样,体现出充实和满足的状态。
列子

1.

这家超市商品种类齐全,真是无所不有。

2.

他的收藏室里各种珍贵文物无所不有。

3.

这个网站上的资料真是无所不有,查找信息非常方便。

4.

图书馆里的书籍无所不有,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5.

这家餐厅的菜品无所不有,从中餐到西餐应有尽有。

6.

此录二十卷,天上天下,方内方外,~。 ★明·毛晋《酉阳杂俎后识》

无所不有的翻译
德语
alles haben
日语
何でもある
法语
tout avoir
英语
having everything
无所不有的字意分解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suǒ
1:(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2:“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3:地方。
4: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5:着落;结果。
6:表示结构。
7: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8: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9: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10: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11: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12: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13: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14:用于建筑物。
15:尚,还。
16: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17: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18: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19:许多的,多种的。
20:可以的。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ǒu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yòu
1:

无所不有,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wú suǒ bù yǒu)。abcd式组合,无所不有意思是:形容什么都有,非常齐全。 强调丰富多样,体现出充实和满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