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 lǐ yí zhī bāng

abcd式
拼音lǐ yí zhī bāng
注音ㄌㄧˇㄧˊㄓㄅㄤ
繁体禮儀之邦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文明古国
  • 礼仪之国
  • 文化大国
反义词
  • 野蛮之邦
  • 无礼之国
  • 粗俗之国
礼仪之邦的解释
礼仪之邦指的是以礼仪著称的国家,常用来形容中国,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礼仪的传统。
出处

1.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2.

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为“礼者,敬人也”,后世用来形容中国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
寓意
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倡导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
列子

1.

每当有外国朋友来访,小李总会向他们介绍中国的礼仪之邦传统。

2.

在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展现了礼仪之邦的风范,赢得了广泛赞誉。

3.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礼仪之邦的氛围,互相拜年问候。

4.

小明在学校的演讲中,详细讲解了礼仪之邦的文化内涵。

5.

在旅游景点,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了礼仪之邦的历史和习俗。

6.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礼仪之邦的翻译
德语
Land der Etikette
日语
礼儀の国
法语
pays de l'étiquette
英语
land of etiquette
礼仪之邦的字意分解
1:(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同本义。
3:表示敬意;尊敬。
4:礼拜,顶礼膜拜。
5:礼遇;厚待。
6:礼节。
7: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8:礼仪。
9:礼物。
10:礼貌。
11:又。
12:礼文;礼书。
13:(tǐ)。身体。
14:姓。
1:(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同本义。
3:法度;礼法。
4:典范;表率。
5:礼仪。仪式;礼节。
6:仪仗。
7: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8:取法;效法。
9:拟想;推测;忖度。
10:匹配。
11: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bāng
1:(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同本义。
3: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4:泛指国家。
5:国都,大城镇。
6:泛指地方。
7:封,分封。
8:姓。

礼仪之邦,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ǐ yí zhī bāng)。abcd式组合,礼仪之邦意思是:礼仪之邦指的是以礼仪著称的国家,常用来形容中国,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礼仪的传统。 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倡导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