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去朝来的解释
形容时间的流逝,夜晚过去,早晨到来。常用来表达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出处
1.
唐·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2.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表达了相似的时间流逝的意境。寓意
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感叹时间的无情流逝。
列子
1.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真是暮去朝来啊。2.
岁月如歌,转眼间又是一年,暮去朝来。3.
每次看到老照片,总会感叹时间的暮去朝来。4.
花开花落,暮去朝来,生活总是充满变化。5.
每当夜晚过去,早晨到来,总是想起暮去朝来的诗句。6.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宋·晏殊《清平乐》词暮去朝来的翻译
德语
die Nacht vergeht und der Morgen kommt
日语
夜が去り朝が来る
法语
la nuit passe et le matin arrive
英语
night passes and morning comes
暮去朝来的字意分解
mù
1:(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2:同本义。
3:夜晚。
4:喻指年老,衰老。
5:迟;晚。
qù
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2:同本义。
3:除去;去掉。
4:相距,远离。
5: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6:失掉; 失去。
7:赶走;打发走。
8:抛弃,舍弃。
9:去世,死亡。
10: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11:逃离,逃亡。
12:驱逐。
13:胆小,畏缩。
14: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15: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cháo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zhāo)本义:早晨)。
2: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3: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4:使…朝见。
5:泛指拜见。
6:会聚;召。
7:朝廷。古时亦称:朝堂,朝宁,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8:朝代,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
9: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
10: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朝著。
11: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zhāo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同本义。
3:日;天。
4:姓。
l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同本义。
3:未来,将来。
4: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5:归,回来,返回。
6:归服;归顺。
7: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8:表示动作的趋向。
9:赐予。
10:赐予。
11:这。
12: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13: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14:用于句尾。
15:姓。
lài
1:慰劳。

暮去朝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ù qù cháo lái)。abac式组合,暮去朝来意思是:形容时间的流逝,夜晚过去,早晨到来。常用来表达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感叹时间的无情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