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不悉心 cí bù xī xīn

abcd式
拼音cí bù xī xīn
注音ㄘˊㄅㄨˋㄒㄧㄒㄧㄣ
繁体詞不悉心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词不悉心的解释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不够精心、仔细,缺乏斟酌和推敲。
出处

1.

唐·李朝威《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2.

出自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原句为“词不悉心,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寓意
提醒人们在言语表达中要谨慎细心,避免因疏忽而造成误解或伤害。
列子

1.

他在写文章时词不悉心,导致文意不够清晰。

2.

讲话时词不悉心,容易引起误会。

3.

写信时词不悉心,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尊重。

4.

在演讲中词不悉心,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5.

写诗时词不悉心,难以打动人心。

词不悉心的翻译
德语
nicht sorgfältig mit Worten
日语
言葉に細心でない
法语
pas méticuleux avec les mots
英语
not meticulous with words
词不悉心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同本义。
3:诗文中的词语。
4:状纸;诉讼。
5: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6:说,告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2:详尽地叙述。
3:详尽的知道,了解。
4:尽其所有。
xīn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7:又。

词不悉心,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í bù xī xīn)。abcd式组合,词不悉心意思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不够精心、仔细,缺乏斟酌和推敲。 提醒人们在言语表达中要谨慎细心,避免因疏忽而造成误解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