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之以法 shéng zhī yǐ fǎ

abcd式
拼音shéng zhī yǐ fǎ
注音ㄕㄥˊㄓㄧˇㄈㄚˇ
繁体繩之以灋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绳之以法的解释
指依照法律制裁犯罪行为。强调对违法行为进行法律制裁,维护社会公正。
出处

1.

《后汉书·冯衍传》:“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2.

出自《后汉书·刘宽传》,原文为'宽每入钱谷,常自从轻典,曰:'宁负我,毋负于人',是以人多归服之。及在东海,决狱缓于绳之以法。'
寓意
强调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列子

1.

小偷在商场行窃后被保安抓住,绳之以法。

2.

公司发现员工贪污公款,立即将其绳之以法。

3.

网络诈骗者被警方抓获,最终绳之以法。

4.

破坏公共设施的年轻人被法院判决,绳之以法。

5.

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被交警发现,绳之以法。

6.

对于那些目无法纪的人,必须~,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绳之以法的翻译
德语
vor Gericht bringen
日语
法に訴える
法语
traduire en justice
英语
bring to justice
绳之以法的字意分解
shéng
1:(形声。从糸(mì),蝇省声。本义:绳子)。
2:同本义。
3:墨线。
4:准则;法度。
5:水名。
6:金沙江的古称。
7: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8:继承,通“承”。
9:衡量。
10:纠正。
11:约束;制裁。
12:称赞。
13:直的;正的。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7:原因,缘故。
8:无固定职业的人。
9: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10: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11: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12:从,自,由 ——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13: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14: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15: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16:才。
17:表目的或结果等。
18: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19: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20: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1:(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同基本义。
3:又。
4:法令;规章;制度。
5:标准;模式。
6:方法;办法。
7: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8:尊称佛家的事物。
9: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10:法国的简称。
11:合法。
12:效法。
13:守法。
14:依法处治。
15:姓。

绳之以法,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éng zhī yǐ fǎ)。abcd式组合,绳之以法意思是:指依照法律制裁犯罪行为。强调对违法行为进行法律制裁,维护社会公正。 强调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