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 dà nì bù dào

abcd式
拼音dà nì bù dào
注音ㄉㄚㄋㄧˋㄅㄨˋㄉㄠˋ
繁体大逆不道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大逆不道的解释
形容行为极端恶劣,违背伦理道德和法律,犯下极大的罪行。
出处

1.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2.

《礼记·曲礼上》:'大逆不道,谓之不顺。'
寓意
警示人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避免做出极端恶劣的行为。
列子

1.

他犯下大逆不道的罪行,被大家唾弃。

2.

这个故事里的反派角色大逆不道,最终被正义所惩罚。

3.

大逆不道的行为在任何社会中都是不可容忍的。

4.

小说中,主人公的敌人因为大逆不道而被流放。

5.

电影中的反派因为大逆不道的行为而遭到报应。

6.

汝赖吾玉玺,僭称帝号,背反汉室,~!吾方欲加兵问罪,岂肯反助贼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大逆不道的翻译
德语
Verrat und Ketzerei
日语
大逆不道
法语
trahison et hérésie
英语
treason and heresy
大逆不道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3: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4:重要,重大。
5:德高望重的。
6:超过一般。
7:学识渊博的。
8:规模大。
9:性质严重。
10: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11:很,太,非常。
12:大人。
13:大小。
14:长大。
15:超过。
16:姓。
dài
1:“大夫”、“大王”。
2:世代。
1:(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2:同本义。
3:迎击;迎战。
4: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动。
5:抵触;不顺;违背。
6:颠倒。
7:叛乱,谋反。
8:抗拒。
9:预测;揣度。
10:事前,预先。
11:叛逆。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ào
1:(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同本义。
3:道德,道义、正义。
4:道教的教义。
5:道教;道士。
6:路程;行程。
7:方式,方法;技能。
8: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9:学术 或宗教教义。
10: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11:方向;志向。
12:说,讲。
13:取道,经过。
14:引导,疏导。
15:料;想,以为。
16:从,由。

大逆不道,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à nì bù dào)。abcd式组合,大逆不道意思是:形容行为极端恶劣,违背伦理道德和法律,犯下极大的罪行。 警示人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避免做出极端恶劣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