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胜之策 miào shèng zhī cè

abcd式
拼音miào shèng zhī cè
注音ㄇㄧㄠˋㄕㄥˋㄓㄘㄜˋ
繁体廟勝之箊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庙胜之策的解释
指的是在庙宇中商讨取胜的策略,常用来比喻在不显眼或不被重视的地方制定出有效的计划或策略。
出处

1.

《汉书·赵充国传》:“诚恐它夷卒有不遇之变,相因并起,为主明忧,诚非素定庙胜之策。”

2.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侯、秦伯入庙而谋曰:“郑既无礼,且贰于楚,吾将何以待之?”于是,晋侯曰:“吾闻之,庙胜之策,不在多言。”'
寓意
强调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即使在不被重视的地方,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列子

1.

在公司年会上,同事们讨论如何提高业绩时,小李提出了一个庙胜之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

为了改善社区环境,居民们聚在一起,经过一番讨论,终于想出了一个庙胜之策。

3.

小王在准备毕业设计时,苦思冥想,最终找到一个庙胜之策,顺利通过答辩。

4.

在家庭聚会上,大家为了如何安排旅行路线而争论不休,直到小张提出了一个庙胜之策,大家才达成一致。

5.

为了筹备班级活动,班长召集大家开会,最终提出了一个庙胜之策,解决了所有的难题。

6.

陛下天下之镇,不宜亲行,可使诸将分讨,授以~。 ★《晋书·姚兴传》

庙胜之策的翻译
德语
Strategie, die in einem Tempel entwickelt wurde
日语
寺院で考案された策
法语
stratégie conçue dans un temple
英语
strategy devised in a temple
庙胜之策的字意分解
miào
1:(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2:同本义。
3:古时供奉神佛的处所。
4:古时供奉祭祀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
5:“朝廷”的代称。
6:古代贵族住房的前厅,王宫和庙宇的前殿都称庙。
7:已死皇帝在宗庙中的称呼。
8:祭祀;立庙祭祖。
shèng
1:(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同本义。
3:战胜,打败。
4:胜过;超过。
5: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6:克制;制服。
7:上升。
8:特指名胜古迹。
9:容积单位。
10:古代妇女首饰。
11:胜利。
12:非常美好;美妙。
13:尽;完。
14: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2: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3:策略;计谋。
4: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5: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6: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7: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8:卜筮用的蓍草。
9: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10: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11:谋划;策划。

庙胜之策,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iào shèng zhī cè)。abcd式组合,庙胜之策意思是:指的是在庙宇中商讨取胜的策略,常用来比喻在不显眼或不被重视的地方制定出有效的计划或策略。 强调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即使在不被重视的地方,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