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而行 pú fú ér xíng

abcd式
拼音pú fú ér xíng
注音ㄆㄨˊㄈㄨˊㄦˊㄏㄤˊ
繁体匍匐而行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匍匐而行的解释
形容一种低姿态前进的方式,常用于描述在困难或危险环境中小心翼翼地前进。
出处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晋侯观于军府,见匍匐而行者,问之,曰:'何也?''
寓意
强调在逆境中保持低调和谨慎的重要性。
列子

1.

他在丛林中匍匐而行,以免被敌人发现。

2.

小狗在草地上匍匐而行,寻找着自己的玩具。

3.

为了不惊动猎物,猎手匍匐而行靠近目标。

4.

孩子们在玩捉迷藏时,匍匐而行躲避寻找者。

5.

为了不弄脏新衣服,他在泥泞的路上匍匐而行。

6.

这段路十分难走,我们只好~。

匍匐而行的翻译
德语
kriechen
日语
匍匐前進
法语
ramper
英语
crawl forward
匍匐而行的字意分解
1:a.爬,手足并行,如"匍匍前进";b.竭力,如"凡民有丧,匍匍救之";c.趴,如"有些植物的茎匍匍在地面上"。
1:——见“匍匐”(púfú)。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háng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队伍,军队。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7:辈分。
8:连续贯穿。
9:这里 ——表示处所。
10:那里 ——表示处所。
hàng
1:刚强。
héng
1:——“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xíng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3:出游;出行;出动。
4:运行。
5:流动,流通。
6:流行;流传。
7:做;从事某种活动。
8:实施。
9:离开。
10:路程。
11:道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12:行为。
13:品行。
14:即将…。
15:姓。

匍匐而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pú fú ér xíng)。abcd式组合,匍匐而行意思是:形容一种低姿态前进的方式,常用于描述在困难或危险环境中小心翼翼地前进。 强调在逆境中保持低调和谨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