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往乍来的解释
形容人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样子,常用来描述人群的流动状态。
出处
1.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虑,相续不断,难为驱除。”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只见园中人来人往,乍往乍来,好不热闹。”寓意
描述人群流动的状态,常用于描写热闹的场景。
列子
1.
周末的商场里,顾客们乍往乍来,热闹非凡。2.
公园里,游人们乍往乍来,尽情享受着春天的美景。3.
节日期间,火车站里旅客乍往乍来,场面十分壮观。4.
学校放学后,学生们乍往乍来,校门口显得格外热闹。5.
街头艺术节上,人群乍往乍来,气氛非常热烈。6.
目随身转,未有动荡其身,而能胶住其目者,使之~,多行数武。(清·李渔《闲情偶寄·选姿·眉眼》)乍往乍来的翻译
德语
kommen und gehen
日语
行き来り
法语
aller et venir
英语
coming and going
乍往乍来的字意分解
zhà
1:(会意。小篆字形,从亡从一。本义:忽然)。
2:同本义。
3:刚;才。
4:初;开始。
5:正;恰。
6:或者。
7:宁可。
8:因害怕而颤动。
9:耸;竖。
10:俏丽的。
wǎ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2:同本义。
3:彼此间来往。
4:亡去。
5:给予,送。
6:归向。
7:昔时;过去。
8:死者。
9:后;以后。
10:外,超过某种限度或范围。
11:同“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相当于“朝”、“向”。
zhà
1:(会意。小篆字形,从亡从一。本义:忽然)。
2:同本义。
3:刚;才。
4:初;开始。
5:正;恰。
6:或者。
7:宁可。
8:因害怕而颤动。
9:耸;竖。
10:俏丽的。
l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同本义。
3:未来,将来。
4: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5:归,回来,返回。
6:归服;归顺。
7: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8:表示动作的趋向。
9:赐予。
10:赐予。
11:这。
12: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13: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14:用于句尾。
15:姓。
lài
1:慰劳。

乍往乍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à wǎng zhà lái)。abab式组合,乍往乍来意思是:形容人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样子,常用来描述人群的流动状态。 描述人群流动的状态,常用于描写热闹的场景。